螺杆压缩机常见的故障与解决措施
螺杆压缩机常见的故障与解决措施
故障现象 | 故障原因 | 解决措施 | ||
电 机 线 圈 温 度 传 感 器 保 护 脱 跳 | 由于吸气压力过低导致冷媒流量过低 | 安装液喷装置用于冷却电机 | ||
冷媒不足 | 充注冷媒 | |||
进气滤清器堵塞 | 清洁进气滤清器 | |||
吸气温度过高 | 安装液喷装置用于冷却电机 | |||
吸气过热度过高 | 控制吸气过热度在10k以内 | |||
电气系统不稳定 | 检查供给电源 | |||
电机过载 | ||||
电机线圈本身的质量差,导致其升温过快 | ||||
压 缩 机 无 法 加 载 | 环境温度过低,润滑油粘度过高 | 在开启压缩机之前打开机油加热器 | ||
毛细管堵塞 | 清洁或更换毛细管 | |||
容调电磁阀阀芯堵塞,电磁阀线圈烧毁 | 清洁电磁阀阀芯或更换电磁阀线圈 | |||
容调油路堵塞 | 检查并清理压缩机内部油路 | |||
容调活塞不顺 | 更换活塞或活塞环 | |||
机油过滤器堵塞 | 清洁机油过滤器(必要时更换) | |||
高低压压差过低 | 最小压差小于4bar时考虑安装油泵 | |||
压 缩 机 无 法 卸 载 | 容调电磁阀阀芯堵塞或电磁阀线圈烧毁 | 清洁或更换电磁阀 | ||
活塞环磨坏或破损,油压缸破损导致泄漏 | 更换活塞(如果油压缸严重损坏,更换油压缸) | |||
润滑油不足 | 检查压缩机内油位,如果油量不足,加入适量的润滑油 | |||
排气盖板末端内部泄漏 | 检查或替换衬垫,锁紧螺栓 | |||
电磁阀控制电压错误 | 检查控制电压 | |||
容调活塞卡住 | 更换活塞装置,检查油压缸及滑阀 | |||
机组控制程序不良 | 检查 | |||
电 机 绝 缘 不 良 | 压缩机电机不良 | 检查电机线圈或更换电机定子 | ||
压缩机电机电线接线柱潮湿或结露 | ||||
压缩机电机接线柱不良或卡灰尘异物 | ||||
电磁接触器绝缘不良 | ||||
制冷系统内部酸蚀 | ||||
电机在高温条件下长时间运行 | ||||
压缩机启动次数频繁,线圈恶化 |
故障现象 | 故障原因 | 解决措施 | ||
压 缩 机 无 法 启 动 或 星 三 角 无 法 切 换 | 满负载启动,容调滑阀及活塞未至其最低负载位置 | 检查在压缩机停机时卸载电磁阀是否开启,在压缩机停机前是否进行卸载 | ||
电压不正常 | 检查供给电源 | |||
压缩机启动时压降过大,电磁接触器不良或相间故障 | 检查供给电源和接触器 | |||
电机损坏 | 更换电机 | |||
电机保护开关动作 | 请参阅上文提到的“电机保护跳机” | |||
电源连接方式有误 | 检查并重新连接 | |||
星-三角故障 | 检查并更换 | |||
排气或吸气截止阀未开启 | 打开截止阀 | |||
星-三角绕组连接方式不当 | 检查并重新连接 | |||
转子卡死 | 检查并修理 | |||
接地不良 | 检查并修理 | |||
保护性跳机 | 检查 | |||
压 缩 机 异 常 震 动 及 噪 音 | 轴承损坏 | 检查轴承 | ||
发生带液压缩现象 | 调节适当的吸气过热度 | |||
转子之间,转子与机壳摩擦 | 更换转子或压缩机机壳 | |||
润滑油不足 | 检查压缩机内油位,如果油量不足,加入适量的润滑油 | |||
内部部件过松 | 拆解压缩机并更换损坏部件 | |||
电磁阀的电磁作用噪音 | 检查 | |||
配管不良无桡性导致机台共振 | 检查系统管路,如果可能尽量选择铜制管路 | |||
异物进入压缩机 | 拆解压缩机并检查损坏情况 | |||
滑阀与转子的摩擦 | 拆解压缩机并更换损坏部件 | |||
电机转子转动不平衡 | 检查并修理 | |||
压缩机不运转 | 电机线路断开 | 检查 | ||
过载断开 | 检查连接电路 | |||
转子卡死 | 更换转子,轴承等 | |||
电机损坏 | 更换电机 | |||
故障现象 | 故障原因 | 解决措施 | ||
排 气 温 度 过 高 | 冷媒不足 | 检查系统是否泄漏,充注冷媒并控制吸气过热度在10k以内 | ||
冷凝器换热性能差 | 检查并清洁冷凝器 | |||
冷媒充注量过多 | 放出部分冷媒,减少充注量 | |||
系统内含水或不凝性气体 | 回收冷媒并对系统进行抽真空处理 | |||
膨胀阀异常 | 检查并控制适当的吸气过热度 | |||
润滑油不足 | 检查油位,加入适量润滑油 | |||
吸气滤网结冰,堵塞 | 清洁或更换进气过滤器 | |||
吸气过热度过高 | 降低吸气过热度 | |||
轴承损坏 | 停机压缩机运行,更换轴承及其他零部件 | |||
无辅助冷却系统(液喷或油冷) | 安装辅助冷却系统(根据其工况限制选用液喷或油冷系统,或者二者都选用) | |||
系统 失油 | 冷媒过少 | 检查系统是否泄漏,充注适量的冷媒 | ||
系统管路连接不当 | 检查并修正管路或安装外接油分 | |||
冷媒回流 | 保持合适的吸气过热度 | |||
吸 气 压 力 过 低 | 冷媒不足 | 检查系统是否泄漏,充注适量的冷媒 | ||
蒸发器过脏或结冰 | 融化冰层或者清洁管路 | |||
液路干燥或过滤器堵塞 | 更换滤网 | |||
吸气管路或进气过滤器堵塞(冰堵) | 清洁或更换进气过滤器 | |||
膨胀阀故障 | 检查并重新设置适当的过热度 | |||
冷凝温度过低 | 检查标准的冷凝温度 |
其它常见故障解析
1、压缩比异常:压缩比针对知道压缩机性能的人员来说并不陌生。螺杆机与活塞机的区别在于,活塞机只会欠压缩,而螺杆机多出来过压缩。
螺杆机压缩比过大:系统可能偏离设计值,主要的现象有,排温压力温度过高,吸气压力偏低,温度偏高。
螺杆机压缩比过小:主要是影响是湿冲程,其实,螺杆机更怕湿冲程,如果大量液体回到压缩机,就会造成润滑油的稀释,后果等同于排气温度偏高。
2、冷凝器效率低:冷凝器效率低:主要影响供液温度和是否能够形成液体。冷凝效果太好也不行,比如环温偏低,冷凝效果太好,造成液体进入蒸发器效率更高,吸气过热度很低,膨胀阀灵敏度偏低,就会造成开机液击。
3、蒸发器效率低或高:蒸发器效率低:主要影响的是被冷却物的降温,而影响压缩机的是湿冲程。而高效率又会造成吸气过热度偏大,进而影响压缩机排气温度。湿冲程可以根据压焓图来判断,或者是排气温度减去冷凝后温度的值来判断。
4、油路问题:油路:主要体现在油的质量,洁净度,回油温度等,润滑油在螺杆压缩机制冷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润滑,降温,密封。回油的温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螺杆压缩机的使用寿命,一般推荐工作温度为40~60℃之间,有部分厂家也有标注70℃或80℃的。过高的油温会造成油的焦化,破坏油膜的形成,油温还影响排气温度高低,进而影响压缩比。
5、开机或运转期间油沸腾:机或运转期间油沸腾:此故障属于压缩机进液,或者说润滑油中制冷剂偏多,请调整节流机构,检查是否制冷剂充注过度。
6、油位不足或过高:油位不足:应考虑是否是油分故障,加油量不足,蒸发器回油困难。维修时注意储液器是否无液面,应考虑节流机构故障,或者安装不合理导致。过高应考虑油滤堵死,制冷剂混入油中。
7、排气温度过高:排气温度高:因素比较多,主要是考虑制冷剂过多或者过少,吸气过热太高,工况不稳定等。
8、吸气压力偏低或波动:吸气压力偏低:主要原因制冷剂缺失,节流机构失调,冷凝温度偏高,液击等。